澳洲的民間組織拿中國跟她們的國家來比,並不是因為中國有非常突出的表現,只是中國在應付排放的問題上給她們一個很差的印象,不幸地澳洲的表現卻比中國還要差。雖然如此,在我的心中仍然非常高興,因為中國不是盲目追求經濟增長,亦會在環保的問題上自動自覺地投入資源,具有負責任的態度。也許,要改變世人對中國的觀感是不可能一天半朝的事,但我相信只要中國繼續努力,相信必會贏得世人的認同。
10/30/2007
10/29/2007
10/26/2007
10/24/2007
10/23/2007
10/22/2007
保育古蹟
華東的七寶古鎮、周莊古鎮和甪直古鎮都是以整體建築群來發展旅遊項目,保育之餘亦可發展經濟,但香港卻不能如此發展,綜觀原因是香港的古蹟建築物都是以個別為單位,缺少建築群組。勉強來說,中區警署、域多利監獄等建築群是罕有而可發展的保育組合。
為何香港缺乏長遠城市規劃的目光,簡而言之就是短視,就以龍應台女士指出,香港政府一向以經濟發展為主要取向去規劃城市發展,其他元素(如:文化、藝術和歷史等)卻一一欠奉。我想原因可以有三,首先是舊殖民地工作模式仍然深植於公務員的潛意識中,前宗主在港是要謀取最大的經濟利益,所以一切可以給予最大的經濟利益的建議都會獲得前宗主的嘉許和肯首。時移勢逆,但公務員們仍以謀取最大經濟利益去衡量項目的價值。
10/21/2007
10/17/2007
垂直發展還是水平發展?
10/16/2007
10/15/2007
發展與環保
10/14/2007
10/10/2007
保育的迷思
月前一隻人工飼養的大熊貓被保育人員放回深山野外生活,因受同類的大熊貓追趕而從高處跌死,保育人員得悉後有重大的錯失感。因為大熊貓的數目日少,已達到危險的情況,而適合大熊貓生活的野生環境日漸縮小,要提高大熊貓的數目惟有借助人工培育,但人工培育的環境是受到重重保護,而保育最終目的是要動物返回大自然去生活,以達致生態平衡的目標。可惜客觀環境的影響,要讓動物生存在野外好像變得不切實際。就以大熊貓這個例子來說,能夠適合大熊貓生存的野外環境不多,而大熊貓天生俱有強烈地盤觀念,一隻被人工飼養的大熊貓根本不懂得如何面對同類保護地盤,反而因返回大自然要賠上生命,但這正是大自然的定律–適者生存。如果為了保持動物數目而堅持人工飼養的話,這些動物只會淪為家畜或寵物了。
10/08/2007
10/06/2007
10/04/2007
10/03/2007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