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2007

魚目混珠


政制事務局長林瑞麟日前在一個場合被示威人士投擲假魚眼,以諷刺香港政府在政制咨詢過程中意圖魚目混珠誤導市民。其實,在我們四周又何嘗不是佈滿魚目混珠的事情呢?就以環保這一話題,我就可以舉出上千魚目混珠的事例。

多少商業機構以環保為主題作推廣活動,她們並不是真正為環保的,而是為了提升企業自身在公眾的形象,甚至她們的活動中並不環保。例如向公眾派發印刷精美的宣傳活動單張或小冊子,這些宣傳品通常只用一次,有些甚至未曾使用就會被棄掉的。有些機構甚至聲稱她們的產品或者服務是環保產品,事實上那些產品或活動不但對環境沒有幫助,甚至對環境造成傷害。所以我們在使用這些機構的產品或活動時,要多觀察和分析。

環保生活是以簡單為主,所以未必一定要光顧大機構才能得到環保目的。


7/30/2007

又關暖事



香港境內的誘蚊產卵器的指數新高,以鑽石山區尤甚。據當局估計蚊患嚴重可能是氣候變暖有關,為甚麼呢?

因為香港氣候由亞熱帶變化為熱帶氣候,氣溫上昇導致對流雨(Convectional Rain)的增加,雨水增加令蚊子有更多適合的產卵條件。與此同時,氣溫高亦令蚊子更加活躍。

7/29/2007

廣告打油詩


記得在80年代中有一間時裝連鎖店,她們跟其他時裝連鎖店不同,因為她們是使用紙袋裝載客人的貨品。而紙袋的旁邊印有一行細得幾乎看不見的打油詩,那時我覺得那打油詩很可愛,可惜我已經將那首很可愛的打油詩忘得七七八八,不知有否網友仍記得那首打油詩的內容?

那打油詩的頭兩句好像是:

紙袋紙袋真好人

天空清潔不染塵

……

枉死的鳥


不知是誰發明了大廈的玻璃幕牆,也不知是誰大力推行使用玻璃幕牆,但如果佛家的學說真的存在的話,這些發明者、建築師、工人以至業主和住客會否因此而造孽呢?因為這些幕牆擾亂了雀鳥的視線,很多因此在高速飛行中撞向幕牆而死亡。其實人類開發的過程中已經扼殺不少生物(動植物)的生存權利,而且也改變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

7/28/2007

沒有颱風的日子


近幾年在香港掛颱風的日子明顯地減少了,以前幾乎每年都會有數次給颱風探訪的日子,現在颱風到那裏去呢?

一向亞洲區的颱風都是在菲律賓呂宋海峽一帶地方形成的,然後吹向各地。根據數字來看,每年形成的颱風並沒有大幅減少,但卻沒有吹到香港來。我就最近颱風的走勢方向曾作觀察,發現它們多吹向較北的上海、杭州和日本等地方。

這又是另一個鐵一般的證據,地球的氣候改變了,將亞熱帶的颱風現象向北移。颱風的走向主要是由熱的地方向較冷的地方吹去,而香港的氣溫已高得令颱風也不會向這邊吹來。同一道理,在北方中土的氣溫也是高得很,颱風惟有向北一些的沿岸地區吹去,因為這些地方有海風調節一下,所以氣溫比較低。

7/26/2007

杜絕蚊患


環保人士一向反對使用化學殺蟲水的,但在蚊患對人們的困擾是不輕的。既要避免使用殺蟲水,又要杜絕蚊患有甚麼好辦法呢?

根據研究所得,雄性蚊子大約有15天壽命,而雌性蚊子約有30天壽命。如果它們不能傳宗接代的話,照理論上來說,應該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能控制蚊患。

蚊子的繁殖主要是靠積水,小小的一個汽水罐或是飯盒就能提供一處理想的產卵地方給蚊子們。所以,只要我們能保持地方的清潔,減少積水,要除蚊患根本是易如反掌。可惜的是,中國人的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概念已深殖人心,自家的地方清潔已可以,其它的地方總是視而不見,更過份的是將自家的垃圾扔到人家或者公家的地方去。

蚊子是沒有地權觀念的,它們不會對擅進人家的地方而感到愧疚的,對它們來說在甲地滋生,飛到乙地去生活是理所當然的事。如家家都可以保持地方清潔,官家如何無能和推卸,亦不會有太大的蚊患影響。


7/25/2007

火焰山中生活

活在火焰山卻沒有鐵扇公主的鐵扇可以怎樣呢?根據香港天文台的建議,我們可以:

1. 節約用火、熱水、冷氣和紙;

2. 如此同時,可以鼓勵其他人一起節約;

3. 選用高效益的電器用品;

4. 關掉不必要的電器用品;ß 全力推介

5. 廣植樹木;

6. 減少駕車。

7/24/2007

明日之後

最近世界各地天氣異常反常,美國加州的氣溫高達攝氏52度,歐洲多國、華中一帶等地卻暴雨成災。香港卻比往年多見藍天,政府官僚惟恐落後於人,說是措施有效導致藍天再現。

只要你們有細心留意,不是環境改善了,而是明日之後加快來臨。電影明日之後說明地球有機會因氣候轉變而做成世界各國嚴重的傷害。

就以香港入暑之後的天氣來說,每天都天晴日朗,但氣溫卻異常的高。到了中午或午夜卻會下一至兩陣大雨。這不正正是在熱帶地方如新加坡、泰國等地方的天氣嗎?與此同時,颱風訪港的次數亦大副減少。這是地球變暖的徵兆!

7/23/2007

大暑日 熱死人

根據古人曆法,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是一年最頂暑之日,大暑日剛巧是每年陽曆的七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今年大暑日更弄出人命,在西貢一高爾哥夫球場內,一名工人懷疑中暑身故。黃昏時,在東涌有位年青人亦因懷疑中暑送院救治,到目前為止情況仍然嚴重。今年大暑雖不是全年氣溫最高之日,但悶熱加潮濕令人透不過氣。氣溫開始反常是不爭事實,但有很多人仍不知情況的嚴重性,主要是冷水煮蛙,蛙熟之時悔之已晚矣。

凍飲加兩蚊 少飯減一蚊

天時暑熱,到茶餐廳吃飯去,飲品通常會點上凍飲的。不論是正常點菜還是隨餐附送的飲品,往往凍飲是會比熱飲貴上兩元左右,顧客亦接受此項安排。若以一般而言,在茶餐廳點一杯熱咖啡大約需費十元左右,而凍咖啡則索價十二元左右。以成本計算,一杯凍咖啡絕對不會比一杯熱咖啡貴上二十個巴仙的。

最近環保組織研究發現,香港人在食肆中未能完全享用所有食物,吃剩食物的現象屢見不鮮。他們除了宣傳及教育港人不要「眼闊肚窄」,點菜時要因應自己的食量,以減少浪費。最近他們還鼓勵食肆東主推行一些措施去減少有剩餘食物的情況,其中一項是「少飯減一蚊」,只要食客在點「碟頭飯」時聲明要比正常份量少的米飯,該食肆就會少收一元,以示鼓勵。若以成本計算,少收一元並沒可能令食肆東主多賺一分幾毫,但對環境亦未必可以有甚麼即時的改善。但卻可以喚醒人心,此真善舉也。

7/22/2007

藻華一族

美麗的名稱–藻華,但多少養魚戶聞之喪膽。其實藻華是在水裏的微型單細胞的藻類生物突發性地大量繁殖,因為藻類帶有色素,其中包括粉紅、紅、褐紅、深褐、深綠、藍或其他顏色,改變海水或者湖水的顏色。當藻類帶有紅色的色素時,就會做成紅潮。最近太湖、淮河一帶的藍潮,就是湖中的藻類帶有藍色色素。

藻類本來是有的,是食物鏈中最基層的物種。藻華(不論其顏色的深淺)的出現並不一定是對人類或者環境做成影響;但如果藻華的藻類是帶有毒素的話,那就會對水裏生物或者人類有害了。

歸去來兮

暑假是放完了,但暑氣還未消,香港每天彷如放入焗爐內烤。

我本來從沒有開一個部落格的打算,更對部落格沒有甚麼認識,就算是上網也是到報章網站瀏覽,或到新聞組談談天,最主要還是因工作關係到網上找資料。

在每天閱讀信報不時觸及有關部落格的報導或文化探討,開始留意部落格的存在,並覺得它只是個人日記網上版。有時因為工作關係錯過購買信報而不能閱讀每天必看方卓如的「國金外望」和孔少林的「原氏物語」專欄,後來得悉方卓如會將他的專欄上載到他他的部落格去,故在錯過當日的報紙的話,我會到方卓如的部落格補看。後來從他的部落格留言中,到其他的博客部落瀏覽,其中包括「港燦」和「不敗的魔術師」。更驚訝博客群中高手如雲。

後來「追渣沽」的鬼馬筆觸,麻甩之餘又帶多方寫作風格的嘗試,故令我亦想開一格,成為博客。休息過後,繼續在這虛擬的空間與四方遊子交流。

7/16/2007

放暑假去

過度耕種會導致土地流失,筆耕過度可能會導致靈感流失。今見此版人氣不盛,故版主決定放暑假去,閉關面壁,祈創新興,不日復版有期。各版友如有意見,歡迎留言建議。

只按一機與多走兩步

香港人性急是人所共知的,所以我們會將空調調到很低的溫度,希望一下子能令室內溫度降低,及後又因為室溫太低而披上外衣,這是很矛盾的舉動。另一例子就是香港人在電梯大堂等待升降機時,會將所有升降機的控制按鈕都按下,並且重覆動作。但我們的舉動並不會加也升降機的動作,但會多消耗了電力。

另一個香港人特性就是怕麻煩,上落一兩個樓層都會選擇乘搭升降機,而不會選擇走樓梯。如果能夠只按一部升降機和多走兩步,一則環保;二則身體健康。

7/13/2007

環保捕蚊器

早前新聞報導說新界北區居民深受蚊患困擾,皆因環境惡劣和政府部門們缷責,最終居民要向區議員求助,並向傳媒公佈,希望因而對有關部門能做成一定壓力。最近台灣網上流傳一則由小學生發明的環保捕蚊器,成本便宜效果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





7/12/2007

生物多樣性

根據專家估計地球的生物物種會逐步減少,到了2020年的時候,生物物種會由一千萬種減少到八百萬至九百萬左右。絕種生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大量捕殺;環境變遷令生物失去適合生存的環境;和生物鏈的斷裂,令到生物沒有生存的條件。

生物的多樣性不單泛指動物物種的多樣性,同時是指植物物種的多樣性,還有的是遺傳的多樣性。當生物越趨向單一發展,地球生物(包括人類)能持續發展的機會會越少。這即代表人類有可能隨著生物種類減少而步向滅亡。

7/11/2007

大地食水的來源

當金融投資界發現食水資源概念是下一個投資新寵兒,主要是食水的來源大大減少,而食水需求則大大增加。食水的來源主要來自川河、地下水和湖泊,其實它們都是來自雨水的。食水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廢水的胡亂排放、土地的污染、空氣污染和酸雨的問題都直接影響食水質素。

另一方面,雨水的來源是在海洋,海水受太陽的照射後,海水受到蒸發,鹽份卻留在海中。蒸氣凝結後成雲,雲兒隨風飄流後,會化成雨或雪而下,這就是我們的食水。海洋亦受到污染問題影響,多少化學廢料被排放後最終仍是流入大海,這是間接污染我們的食水。

7/10/2007

慳電膽不環保

又是另一個迷思,就是使用慳電燈泡究竟是不是環保行為。人所共知多個政府在鼓勵人民使用慳電燈泡,因為此類燈泡耗電效少,可以間接減低溫度、排硫等問題。但最近有學者指出其實慳電燈泡含水銀,其實當棄置慳電燈泡又處理不當時,對地球的傷害可說不少。

現在有關數據尚未算充足,但政府及市民不應對此掉以輕心,以免我們在使用慳電膽時是為了地球,卻因此傷害了地球,好心做壞事不值得。

7/09/2007

沒有冬天的日子

有專家指出,香港人最快在2030年會過著一些沒有冬天的日子。香港位處亞熱帶地方,本來四季是沒有十分大的分別,尤其秋冬兩季難以分別。如果連冬季也沒有的話,我想這跟熱帶地方沒有兩樣。

西方人士早在四十年前就對溫室效應有所關注,所以四十年前聯合國就訂每年的65為世界環境日。但有識之士永遠是小數之流,任其力竭聲嘶都難令主流人士動容,在加上有人急於求成作出過激行為,更做成與人群越來越遠。

現在離2030年還有20多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其實也很難說是否可以扭轉乾坤,但可以先習慣一下沒有冬天的日子。

7/06/2007

路有凍死骨

富有國家過度消耗資源,但她們的生活環境並不一定變得惡劣,主要原因是她們在消耗貧窮國家的資源。貧窮國家之所以貧窮並不是資源缺乏,可能只是經濟發展比較晚,本身的豐富資源卻被富有國家買去,但自身國民卻要繼續過著貧窮生活,這個問題不是單一問題,其中包括政治、社會政策、經濟或治安(可能是貪污問題)。當貧窮國家國民可能仍然過著放牧和耕種生活,過度放牧和不適當耕種都會導致沙漠化,直接影響環境,結果仍然影響地球的健康。

多少發達國家國民要求幫助改善貧窮國家改善生活,不單是慈悲心作崇,而是因果相報,最後的苦果可能要一起嚐。

7/05/2007

朱門酒肉臭

在最富裕的國家裏,人口增長並不代表最高,相反可能是有著低人口增長的趨勢,但他們人均消耗地球的資源卻是貧窮國家人均消耗的七十倍。為了制止這現象,我們必須以與自然資源自我補充的同步速度去消費,多循環再用廢物及減少廢物。香港算是一塊富裕的城市,每年廢物的增長驚人,這亦代表了港人在增加消耗地球的資源。

7/04/2007

誰來養活我們

地球能夠承受多少人口呢?人口發展令地球的環境變差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從人空氣質素變壞到水質降低,從沙漠化到海洋污濁。當人口不斷增長,消耗資源的速度自然加快,但地球上的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竭的,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讓地球自我補充,消耗比補充來得快,到時可以耕種的土地卻日益減少,清新空氣和潔淨食水都變得稀有的時候,誰來養活我們呢?

7/03/2007

生命體都會有氨基酸、蛋白質、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這全部都是氮的一種成份。大氣中八成是氮,但生物是無法直接攝取大氣中的氮。生物需要的是以水溶性的銨基(NH+)和硝酸根(NO-)形式存在的氮。

泥土中某些細菌(如:根瘤菌)和海洋裏的藍綠藻把氮氣轉化為銨基,這種過程叫做固氮。某些植物能把銨基直接用作自己的氮源,但有些則要等細菌把銨基轉化為亞硝酸根(NO2),然後再轉化為植物所需的化合物時也能夠利用的硝酸根(NO3)。當素食動物吃掉植物後,便可以從植物中攝取其中的氨基酸和核酸中的氮。肉食動物吃掉動物後亦可以攝取屍體中的氮要素。其後當動物和植物死去後,含氮的成份轉化為氮氣,這過程被稱為脫氮。脫氮過程產生的氮氣又可被其他細菌轉化為銨基,這又是一次新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