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2007

生物化學循環

地球生物(從微生物到哺乳類動物)都會受到一系列的生物化學循環的影響,這循環為生物提供有的生命需要的能量、養份和生命單元。氮、碳和氧是所有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氮是生物學上具有重大意義的化合物(如蛋白質和DNA等)中一種成份,碳是各種生物分子(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中的基本原素,而生物在利用能量時則須要氧供它們呼吸。而氮循環、碳循環和氧循環是三種重要的生物化學循環,它們在生物圈中無休止地進行著。

6/28/2007

海水化淡2

自從納米技術的改良後,海水化淡的方法也因此向前邁進一步,人們會加以利用逆滲透方法去進行海水化淡。但有了這技術並不是完滿地解決所有問題,例如海水受到化學廢料污染,雖然經逆滲透處理,海水經已轉化成為淡水,但水質是否適合用作食水呢?所以生物降解技術或可以加入幫忙,將化學廢料經微生物去淨化,但要將海水化淡成為商品化,卻仍有一大段路要走,其中包括過程當中或需要大量能量去進行,另一個問題是如何清潔容易淤塞的納米過濾層等…

6/27/2007

食物鏈

當植物從泥土和空氣中吸收當中的礦物質、氣體和養份後,再經光合作用轉化成為有生命的有機物質,這是植物的成長。素食動物和雜食動物(吃素的同時也會吃肉的)會吃掉植物,但肉食動物會捕吃其他動物(包括素食動物)。肉食動物(這包括吃腐屍的動物)吃剩的屍體會被細菌和微生物轉化為植物所需的養份,這一個生命的循環叫做食物鏈。但這個食物鏈的循環正被人類破壞,並消耗全球食物供應總量的四成左右,這導致其他生物物種處於飢餓狀態,並逐步步向滅亡。

6/26/2007

製造食水

美軍入侵伊拉克所面對的支援問題,其中一項就是要解決大批美軍的食水消耗,現時有關方面是利用軍用運輸機每日不斷運送樽裝食水去前線。據稱美國科學家正努力發展一台如貨櫃大小的機器去抽取空氣中的水份用作食水,已接近成功階段,如果這消息是屬實,美國駐伊的軍費將大大降低。不過很難想像這台機器的可行性,主要是機器能從空氣抽取水份作食水的話,空氣的濕度要有多高才能做到製造食水呢?另一個問題是究竟機器要用多大的能量去推動它呢?如果需要大量能源的話,那就會失去機動性的優點。

6/25/2007

無限海水

海水的總量大約是地球所有水源的九成七,如果發明一種既廉價又安全的海水化淡的技術,將會是一盤無可限量的生意。

利用太陽能去進行海水化淡是其中一種可行的辦法,現在有人利用的是一種較被動和效率較低的方法,是引入海水入容器內,利用陽光照射後將海水蒸發,蒸氣經過玻璃或金屬管道後冷卻,蒸氣凝結成為淡水。這種方法的效率實在太低,應用在市場化的目的還有一大段距離。

近二十年,中國的太陽能真空管集熱器技術可謂一日千里,主要是用在太陽能熱水層面上面,如果能夠解決某些技術問題,利用太陽能作海水化淡供應市場的目標將會更近。

6/22/2007

海水化淡

曾幾何時香港政府以為興建水塘就是可以解決食水問題的辦法,後來又認為興建海水化淡廠是另一個解決方案,可惜化淡廠只運作一段很短的時間就停產。因為在七十年代海水化淡的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三十年過去了,現在的海水化淡技術已有很大的改進。大約一年前更收到一單有關海水化淡的消息,話說深圳一間上市的英泥廠宣佈將加入食水供應行業,成為除了提供英泥外,將研究提供海水化淡後的食水予市場云云,消息令到該公司的股票上升不少。英泥跟海水化淡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項目,為何會扯上關係呢?原來在製造英泥的過程中會產生高溫,並需要大量冷水去進行降溫的。該公司為減輕成本,希望利用海水去替代食水去進行降溫這個步驟。在降溫過程中產生大量蒸氣,蒸氣回收後經過凝結後就變成淡水,這正是海水化淡。故該公司就加緊研究海水化淡作商品的可能性,並作為公司前瞻的其中一項項目,這項目理論上是可行的,實際是否成功仍在研究階段。但可以肯定的是利用此項目消息作炒上該公司的股票是大有人在。

6/21/2007

食水的污染

地球各地都面對水資源日益短缺的問題,原因是食水受到污染而不再適合可作飲用。其中工業發展是水的主要污染源,工廠產生大量工業廢料和化學廢料,廢料有機會洩漏到地下水去,有些地方的工廠(發展中國家尤甚)甚至將未經處理的廢料排放到雨水溝去。

另一個就是垃圾堆填的過程中會析出污水(俗稱垃圾汁),雖然堆填區底部經處理去防止滲漏,並舖設污水回收系統去收集污水並加以處理。但如果垃圾不是棄置在堆填區的話,垃圾析出的污水就會污染土地及地下水。

酸雨、煙塵、農藥及糞便等都是有機會將食水污染的根源,如果不加以阻止有關問題惡化,有人甚至推斷將來國家未必會為石油而戰,但絕對有機會為爭奪食水而發動戰爭。

6/20/2007

食水

如果太陽是賜予地球一切的生命之源,那麼水就是維持所有生命之本。但是地球上可以食用的水越來越少,主要原因是食水受到污染,所以很多基金經理都說水資源概念的投資將會是下一個潮流。

因為食水變得珍貴,很多人希望能夠運用科技的幫助去解決食水問題。其中海水化淡是主要研究課題,海水化淡並不是甚麼高科技或者新概念,早在七十年代香港也曾投下巨資興建了一問海水化淡廠,希望解決香港地理環境限制所面對的食水問題。但很明顯的是在興建化淡廠之前並未有深入研究其可能性,使到該廠興建後只運作了一段很短的時期便停產,主要是因為該廠需要投入龐大資金去維修保養,幸好當時香港市民對政府監管的意識不強,否則可能有官員因此下台。後來中英關係日益緩和,廣東省承諾供應東江水予香港,才令香港政府對食水問題舒一口氣。

6/18/2007

沙漠化

地球上的沙漠面積越來越大,無可否認的是沙漠化現象呈表面化。做成沙漠化原因可以概括分成三種,第一種是過份砍伐,大量樹木被砍伐;第二種是過份耕種或耕種方法不當;最後一種的是過份放牧。只細心留意,其實三為一體,就是沒有好好保護土地,導致土地長不出植物後,容易受到風蝕,泥土被風化後受損。早廿多年前,曾有一名日本人留意到日本本土受風沙影響,經他細心調查後原來是因為中國大西北的沙漠化影響。他為保護日本的環境,親身到中國內地去做義工,在大西北地區研究植林。他的舉動曾受中國官員懷疑,因為中日曾有一段不愉快經驗,不知此君是否有其他企圖。後來他坦誠地說出並不是全心全意為中國,只是中國沙漠化會影響日本的環境,他才會跑到內地去。

6/15/2007

乾濕垃圾要分開

在談及三種垃圾處理方法之前,其實都應該要先將垃圾作簡單的處理,就是將可以回收再用的垃圾分開出來。但是一般處理垃圾的工友都不願作此工作,主要原因一是煩,二是穢。因為香港人是將所有垃圾統統放進垃圾袋內後棄置,餸菜、果皮、膠樽和報紙都是一籃子處理。導致菜汁染到其他垃圾發出異味,令人厭惡是可以理解的。不想仔細替垃圾分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乾濕垃圾分開,這不是先進方法,而是還原基本步。以前香港人是會將廚餘分開,好讓豬農回收用來飼料。

6/14/2007

垃圾處理方法

一般而言處理垃圾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用來堆肥,有關垃圾必須是有機物質,易於分解及要有適當環境。第二種是用來堆填,即是現在香港使用的處理方法。最後一種方法就是將垃圾焚化,香港曾經使用此等方法,但因種種理由已經停止使用多年了。焚化垃圾好處是將垃圾體積大為減少,焚化過程中產生的熱可以用來發電。但可惜現在電網仍未開放,產生的電力可能只可以用在垃圾處理廠本身。

6/13/2007

核聚變的難題

如果要認真發展核聚變反應堆,就需要工業化地大量生產氚這種元素,而至今為止尚未有方法達到此目標。另一個難題如何燃燒一堆溫度高達一億度的火焰,要是不能製造火焰山,那就要面對受污染的等離子體,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的陰影仍是揮之不去。核聚變中釋放的中子會產生容易爆炸的氦氣泡,所以必須發明一種可以隔離氣泡和牆壁物料,如一日不能見此等物料,核聚變反應堆就會變成隨時會爆炸的中子彈。

6/12/2007

核聚變

自然界的核聚變是每日在太陽上時時刻刻的在進行,所謂的核聚變是把細小的元表(例如氫)結合在一起,成較重的元素(氦)。由於氫是海水的成份,所以有很多人相信能掌握核聚變技術就可以得到無限能源。

但是核聚變燃料是氫,它的兩種重同位素是氘和氚的混合物,氫彈就是用氚的放射性元素來製造的。將氘和氚利用磁力去產生類似火焰的等離子體進行加速,,並須在一個超高真空環境下進行。當核聚變反應產生的α粒子,粒子會污染等離子體,所以要將粒子放入溫度可能高達一億度的火焰中「分流器」來進行清潔。

在核聚變過程中會釋放中子,中子會令牆壁物料產生容易爆炸的氦氣泡,所以要在等離子體和牆壁之間加置一層防滲漏的材料。

6/11/2007

核能

在十一五行動綱領中表示,將再生能源發展和使用為重點項目,而其中核能更是溫總點名為首要發展項目,因為相信核能是可以解決全球氣候問題的長期方案。運用核能可以分為核裂變和核聚變兩種,而有關再生能源應該是指核聚變,因為人們它可以提供無限和清潔的能源,但核聚變的技術至今仍未全面掌握的。

而今天用來產生核能的核裂變反應中,是把重元素(例如:鈾)裂變成較細元素。但在前蘇聯(今白俄羅斯)境內發生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事故後,人們對全面掌握核裂變技術再次表現得有保留。

6/09/2007

海洋十寶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最近舉行海洋十寶多媒體創意展覽和海洋之最的網上普查;展覽是分為兩場,第一場由今天(6月9日)至6月11日在黃埔新天地時尚坊舉行。第二場則於6月16日至6月17日於奧海城2期地下北翼中庭舉行,有興趣人士可抽空參觀去。
至於海洋之最是可在網上選出「我最喜愛的海洋十寶」、「最應受關注的海洋十寶」和「最有活力的海洋十寶」。參加者有機會參加抽獎,得奬人士可得兩張玻璃船船票去觀賞海下灣生物中心海底珊瑚群落。詳情可瀏覽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的海洋十寶資料網站

6/08/2007

利用能源的方式

根據利用能源的方式來分類能源的類別可分為初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初次能源是無需加工去改變它的基本形態而可直接使用的能源,例如石油、煤炭和太陽能等都是初次能源。

而二次能源則是由初次能源加工或轉換而成的能源,包括蒸汽、煤氣、電力和各種石油製品都是二次能源。

6/07/2007

能源的來源

當我們談及能源的時候,可能只會想起石油,其實能源是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類。例如可以按能源的形成的來源來分類,又可以按利用能源的方式來分類,亦可以按我們的利用程度來分類,更可以利用能資源的再生性去分類。

如果按能源的形成的來源來分類的話,很多人以為來自太陽來的能量只有太陽幅射。其實除了太陽幅射外,其他很多能源都是從太陽能直接或間接做成的。

石油、媒炭、天然氣等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太陽能轉換來的積蓄,另風能、水能和除了潮汐能以外的海洋能,以及大多數的生物質能都是來自於太陽能。

太陽和月亮的引力造成潮汐,潮汐是一種可以利用的能量,這是太陽和月亮合作製造而成的能源。

除了太陽是能源的來源外,地球本身也有自身的能源,它就是地熱–包括地下熱水和地下蒸氣等。另一種就來源是地球一些含有放射性的元素,如鈾、氘氚等物質,它們能轉化成核裂變能和核裂聚能。

6/06/2007

中國轉態

中國在溫室氣體排放的態度上有所改變,主要由採取合作轉為立場較為強硬。其轉變可以在聯合國在曼谷舉行的氣候改變問題會議看見,中國害怕新的排放機制會影響經濟發展,這個憂慮和當年美國拒絕簽署《京都條約》的理據何其相似,美國今回虛應一下,好讓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當一回丑角。

6/05/2007

太陽能灌溉系統

中電憑著環保道變壓站的太陽能雨水灌溉系統贏得大奬,系統的概念是將雨水收集起來,並每天定時灌溉變壓站天台的植物以綠化變壓站。其實土力工程拓展署亦有在大坑徑公園安裝一個太陽能灌溉系統,該系統是利用太陽能抽取地下水去灌溉公園斜坡植物。不論是抽取地下水還是利用收集得來的雨水去灌溉,都是一個很酷的點子。既不浪費食水,又利用再生能源。我覺得此概念可在未發展地區大量使用作汲取地下水作灌溉或飲用。

6/04/2007

綠色變壓站

中華電力發表的2006年度社會及環境報告書內指出,中電將旗下的變壓站改成一座節能建築物。她們將改用靜音及自然冷卻變壓器;無油的電纜及開關裝置,並利用計算流體動力學去設計一個捕風屋頂,利用天然氣流去為變壓器散熱。並利用多裝崁玻璃窗去採光,在屋頂的設計將與四周環境配合,利用環保物料、設計及建築去建立他們的綠色變壓站。

不說不知,中電亦憑環保道變壓站的設計奪得環保企業大奬。將軍澳環保道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安裝一套以太陽能推動的雨水灌溉系統於變壓站,以綠化變壓站天台。

6/01/2007

環保的迷思

當自己發學過去一心去做某些事情是與你自己的目的背道而馳,你會有甚麼感受呢?這是當你去研究某些事時,好像越搞越糊塗的樣子啊!

當你使用再生能源去減低排硫程度時,有人告訴你太陽能光伏板的原料亦是地球的珍貴資源,製造一塊光伏板所用的矽亦會對地球做成無可彌補的傷害;與此同時,又有人告訴你,風力發電機所發出的高頻和低頻聲音,人類可能聽不見,但可能對其他野生動物做成若干的影響,令它們減低性趣,影響它們的繁殖率。水力發電廠亦會可能影響河流的生物活動習慣,做成影響。

當你認為有機食品對生能有益的同時,有人告訴你從外地運入有機食品會導致運輸活動頻繁,增加運輸工具的排廢的機會,更有人提出有機種植不環保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