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幾何時多少女士為自己沒有足夠空間存放自己的衣服而頭疼,當時還沒有救世軍這類機構收集故衣,傳統的故衣店亦因時移勢易而絕跡於市場。後來有人發覺故衣有價,才四處出現故衣回收的鐵籠,有的是環保組織;有的是非謀利機構;但也有魚目混珠的商業團體。收來的衣服有很多的還很簇新的,有些更是全新的,由此可知多少人購買了自己不需要的衣服。
兒時吃飯剩下的飯餸都會留給下次食用,不只因為家境不太富裕,還有就是家父曾在家鄉務農,家父深知食物得來不易,不可暴殄天物;但隨著家裏經濟改善,家父不再堅持吃清所有食物。
雖然這樣,我仍然只會購買有需要的衣服,並且會穿著多年的,我不知道人家在衣服回收籠中看見我的舊衣會否嫌我的衣服太舊而不適用。而最難控制的是在外用餐時,每間食肆的份量都不是統一的,在點菜是很難掌握份量,所以只好光顧相熟的食肆,這樣可以較容易掌握食物份量。衣服尚有回收途徑,廚餘在港卻苦無出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