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2007

溫暖過後之變數

如果就地球氣溫上升就推斷有生態酷刧似乎是太過武斷,所以我早就先始聲明這是一個非科學化和系統化的推斷,因為地球的生態系統是互動的,其中很多會直接影響整個故事的結局。

首先,地球氣溫上升不是急速和突然地發生的,根據科學家的估計,地球氣溫是平均每十年上升攝氏零點六度,但上升速度是有加快的現象。即是說如果現在地球的條件並沒有改變的話,氣溫是徐徐上升的。

根據達爾文的理論,生物是可以進化去適應環境的變化,所以有哺乳動物走到海洋中生活,有靈長類動物從森林生活到到建立了村落,並發展文明起來等事情發生。當兩極的生物感到氣溫上升的時候(如果改變速度不是突然加快的話),其實是有兩個可能性出現,就是生物不適應改變而絕種,又或者是努力適應環境變遷而生存下來。它們有可能改變自身的身體構造,又或者改變自身的生活習慣去適應環境的改變。

11/29/2007

溫暖過後之生物浩劫

隨著氣候變溫,寒帶和部份亞熱帶的生物(包括動物或植物)都已被淘汰了,生物物種亦減少了,做成食物鏈的互補能力大為減低。如果再遇上冷暖流的失蹤,導致第二次的氣候變化,將會產生第二次生物的淘汰潮,這次的淘汰潮會比上一次更嚴重,原本薄弱的食物鏈有可能完全崩潰,地球上的動物可能因此而全數或大部份消失了。

11/28/2007

溫暖過後之熱力不減


當氣溫高企不下,冰川和南北兩極的冰山亦徐徐融化,當它們完全融化之後,地球的大部份陸地可能會受到淹水,陸上生物(當然包括人類)將無處容身。以上的情景未必會發生的,因為在這之前將有一連串的互動互應的事情發生。

當冰山融化時,大量冰冷的水將流入海裏,冷流將冰冷的海水帶到較近赤道的位置去,當冷水的容量越來越多,將原本暖流的海水水溫降低了。冷暖流的調節氣候作用減低,導致氣候急劇改變,包括降兩量、氣溫和颶風次數亦隨之改變。

曾經有科學家推斷出冰河時期再臨時的可能是根據這個暖流失效論而來的。

11/27/2007

溫暖過後之冰川融化


這不是幻想推斷出來的,是現今實實在在的發生中,各國的冰川的面積不斷縮小,換句說話來講就是在融化中,如果情況持續的話,它們有可能消失在這個地球上。那麼南北兩極的冰山又會否隨著氣候改變而融化呢?請不要懷疑!就讓我告話你,這也是正在發生中,但因為它們融化速度慢和處於你不能看到的地方而沒有察覺到,如果南北極的冰山都融掉的話,所化成的水可以淹過現今大部份的土地,都時要求生的話就請向高地跑吧!

11/26/2007

溫暖過後之冷暖流


海洋是我們的天然空調,我們之所以有四季變化,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在公轉時,它的主軸擺動而做成的。但四季的氣候穩定就不可以缺少了分佈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幾條暖流和冷流,但將赤道的溫暖海水帶到較南或較北的地區,又或者將南北兩處較清涼的海水帶到赤道去,這使到某些地區的溫度不至太過暴冷或暴熱。就因為有這幾條深海水流,令我們沒有沉悶的天氣,氣候變化變得活潑起來,更可以為我們帶來雨水和風。

11/23/2007

溫暖過後之生物單一化


當地球的溫度持續上升,地球的氣候開始變化,熱帶和亞熱帶的地域開始向南北兩極擴展,寒帶地區的面積亦因此而大為減少。熱帶的動植物因面積擴大而有更多的地方適合其生長,數量亦隨之增加,而亞熱帶的動植物因原有生長的地區變熱而不再適合它們生長,所以它們需要向南或北較清涼的地區遷移,未必每種亞熱帶的生物都可以適應到遷移這事實,結果是適者生存,餘下的只好被自然淘汰了,亞熱帶的生物種類因而減少。但最可憐的是居住在兩極的生物,住在寒帶的動物,如北極熊、北極狐或在南極的企鵝,它們的數目都會隨著合適居住地域面積減少而正比地減少下去。在這情況持續的話,在地球上的生物物種數量將無可避免地減少。

11/22/2007

科幻系列之溫暖過後


從這個網誌的非科學性和非系統性調查得知,超過一半參與者都認為地球優先要處理的問題是地球的暖化。究竟地球暖化對地球有甚麼的影響呢?我想曾帶動熱潮的電影「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內的情節是有可能發生的,如果是真實的情況可能會更糟。

我不是科學家,上學時也不是修理科學的,但我是從網上和書本中得到的資料,再作一連串的大膽假設去推斷,地球暖化後可能會面對的危機,而這系列就叫做–溫暖過後。

11/21/2007

分段為之

照我來看,2008年是不可能收回兩電的專營權,因為在主觀和客觀條件都還未成熟。所以應該是可以給予兩電有附帶條件的短期專營權,並逐步收緊有關條件的同時努力商討收回電網,同期考慮不同可行的方案去接管電網和開放電力市場,修改法例及修定有關技術規格。既要向市場籌集資金,同時要教育業界(尤其綠色供電商)有關電網規格。如此一來,整個過程快則五年慢則十五年。

11/20/2007

統一規格

先假定兩電願意交出電網,也不是馬上可以接手運作。從來兩電是同檯吃飯,卻各自修行的。兩電的規格雖有法例(機電工程署條例)去規管,但仍保留一定的酌情權和空間予兩電自行發展自身的電力系統,當收回電網後,首先要將兩個電網的技術規格統一。再加上如果容許其他競爭者加入的話,更需要一套統一規格讓有關競爭者跟隨,以免公眾安全受到影響。統一規格,不論在硬件上或法規上都需要時間的,這並不是一時之間可以達到的。

11/19/2007

誰願放棄

環顧各國提供配電服務的電網公司,它們的盈利遠比發電廠高,因為電網公司只要將網絡線路拉好,每年需要維修設備的費用遠比發電廠需要的維修費用低很多。試問兩間電力公司怎會這麼容易將電網交出來?能夠打動它們放棄擁有電網,除非政府能開出一個令它們心動的價錢或條件。如此一來,政府一定會被尊貴的政棍們窮追猛打,試問那個高官、局長有這個膽量去面對質詢。要不就是容許兩電持有電網的股份,但是它們持份太多的話,就可以把持董事局,那和沒有交出電網沒兩樣,還要用公帑去資助它們經營。要是兩電持份太少,恐怕吸引不了兩電乖乖就範了。

11/16/2007

痴人夢話

所以兩電方案可以是,政府發行債券集資向兩電購入電網,然後組成一間配電公司去管理,公佈一連串電力技術規格,並容許符合資格者向配電公司出售電力。電力如由綠色系統產生(如太陽能)者,可以較高價錢出售,所有電力統一由配電公司向用戶出售,如運作良好和業績理想可考慮將配電公司上市。

11/15/2007

綠色電廠

進一步來說,如果電網開放的話,只要符合技術規格,就可以售電予電網公司。除了個體戶之外,我想投資綠色電廠也是有可能的,例如在適當地方興建太陽能電廠,在離島建風力場和合適的海岸建立海潮發電廠等。如果政府的政策配合,那愁兩電不努力減排?

11/14/2007

電網管有權

跟有些外國不同的是香港的電力公司是集電廠和配電的職能於一身,擁有電廠的同時亦管有了電網。就以港島為例,因為港燈有專營權,電網亦是由她擁有,沒有她的同意,沒有人可以將電力放進電網去。但是港燈生產的成本比中電高,所以售價較中電高,但中電每年卻生產過剩的電力沒有售出,結果要向內地招手銷售。如果電網開放的話,中電可以將電力售給港島區的用戶,平衡了電費的差別。參考外國經驗,就以英國來說,英國的電網是由獨立於電廠的團體經營運作的,任何符合規格的電力供應者都可以輸電往電網去。結果是很多住戶都在自己的房子安裝可再生能源的裝置,平時可以使用自己的系統產生的電力。如天氣關係導致系統產能不足時,可以從電網中購買電力;但如因果在天氣奇佳之時,電網公司會回購系統產生的過剩電力。

11/13/2007

日久弊生

從來沒有一種制度可以恆久不衰的,尤其商人精於鑽營,很快就給兩電嗅出個門路來,只要努力增大自己的資產,就可以水漲船高,增大自己的利潤。所以他們努力去投資建產,不管是否有效益,因為最終政府都可以保證他們可以享有利潤。結果導致中電產電過剩,而港燈卻因管理不善,導致香港島的電費價格比九龍區高出差不多一倍,出現了資源錯配現象。

11/12/2007

為何專營權?

這是一個歷史題目,也是一個政治行政題目,先從歷史方向理解會有兩電和專營權的存在。香港島的控制權在鴉片戰爭之後落入英國人手裏,之後幾次中英戰爭先後取得九龍半島及租借界限街以北的土地。在英國人心中理解香港島及界限街以南的土地是他們可以永久擁有的,在加上地理上的原因(當時沒有海底隧道),所以英國人在規劃施政時,自覺地將香港島和九龍、新界地區分開處理。例如:將香港島供電判給港燈,九龍、新界則判給中電;又香港巴士服務判給中巴,而九龍、新界地區則判給九巴經營。香港本是個小漁港,沒有任何基建設施,如要開發這些公共服務,必須投資大量金錢可方成行。商人自古錙銖必較的,怎會貿然投資?政府為了吸引商人投資公共服務,想出專營權和利潤保證計劃去吸引商人投資。

11/09/2007

專營權


今次談判的主菜是要逼使兩電在排硫、利潤和收費上有所讓步,否則有可能失去多年持有的專營權。所謂專營權就是香港電燈有限公司可以獨家向香港島、鴨利洲和南丫島居民供電;而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則可以獨家向九龍半島、新界和其他離島(包括大嶼山)供電,並可每年獲得他們公司的資產淨值(這還要求證)的15%的利潤,如果他們每年不能獲得有關百份比的利潤,兩電有權向行會提出加電費。所以你們應該明白為何兩電不斷投資建設,因為投放越多就得到更多的利潤。

11/08/2007

談判


兩電的專營權行將屆滿,政府著手向兩電開始進行談判。和以前的談判不同,今次是滲入了很多砂石,不再只是針對專營權問題去磋商談判。因選舉臨近,多了很多政棍加入搞局,議題亦由單純的專營權增加了其他的題目進去,例如環保議題的減排量;民生問題的利潤管制和資源問題的是否需要專營權和可否開放電網等等。我不是政治評論員,但亦想談談這個燙手山芋。

11/07/2007

植林


我不知道植林是不是解決生態問題惟一方法,但可以說這是一個有效的方法。眾所週知,地球面對的問題有很多,包括地球暖化、土地流失、水源短缺和沙漠化。植林可以去舒解以上問題,時間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植林的是不可能很快就會見到成果的,所以短視的人類會覺得不化算。我不是科學家,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或要在多大的地方植林才可以令當地的生態環境改善,我很高興謝醫生和力行植林慈善基金會用行動去為我解說,只要行動就可以將問題舒解,那怕只是一小步、一小步地去走。

11/06/2007

澤被四方

一名新加坡華僑跟隨老父回鄉,得悉故鄉父老生活日漸困窘,只因過度開墾以至生態環境變差。為從根本改善老家的環境,華僑深信必須由植林開始,幾經辛苦加親自參與,出錢出力去改善了老家的生態,也改善了老鄉的生活。他的成功吸引了山西省林業局的注意,並邀請他去改善太原縣王文嶺村的環境。事雖有初成,但傳來華僑身患重疾,不幸逝世。但華僑的無私行徑感染了他的朋友,並成立基金去傳承華僑的遺志。這基金就是「力行植林慈善基金」,那名華僑就是謝士恆醫生。

11/05/2007

鳴謝啟示

自從渣沽兄及Albert兄將本部落連結後,這處人氣日盛,明顯是兩位仁兄的號召力強的證明。在此向兩位致謝,因兄台不嫌這處枯燥,來臨之餘還將之連結。另其他兄台的連結,在此亦一一謝過。

熱泵與用水習慣


是否使用熱泵要視乎使用熱水的習慣,熱泵的好處是能利用環境的熱量去加熱用水,既省電、清潔又能減低四周的溫度,何等美妙的產品。但因為熱泵是慢慢地加熱用水,所以如果使用者需要很短時間內重覆使用大量熱水的話,熱泵可能不適用於這個使用者。但每日使用熱水量和時間固定的話,事先又經過仔細計算的話,熱泵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例如室內暖水泳池。

11/01/2007

眾裏尋她

滿 滿 (《 》, 一 年 )以上的一段文字引起我內心一陣漣漪,這不是我心內一直想追尋的模式嗎?這一段文字是從聯合國環境與發展世界委員會的一份報告對可持續發展的定義。而香港政府亦為此成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和可持續發展科去推行有關概念,並將有關措施引進社區中去。雖然好像仍未見有很大的成果,只要能踏出第一步,第二、三、四步就可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