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2008

臭味與濕度

一般來說,垃圾填堆之所以產生臭味可以用有機堆肥作為例子去解釋。有機堆肥遇到發臭的原因大概可以歸納只有一個原因–太濕,根據康文署網頁資料說:「肥堆不可以太乾,否則不適宜微生物活動,亦不可以太濕,因會造成缺氧,令分解緩慢及產生惡臭。肥堆要保持濕潤,就像扭乾了海棉一樣,太乾時應略灑水。」
香港人一向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就算在屋邨內加多幾個回收箱,鮮有全線垃圾分類的住戶出現。就算有心分類卻無完善的配套,無力去完成減廢的效果。廚餘是濕垃圾,其實可以另行分開處理,再加上金屬、塑膠和紙張的循環再用,電池、慳電膽和特殊物品的回收處理,會使堆填區的負荷減低,再加以適當控制垃圾的濕度,及增加堆敷土以減低臭味。

10/16/2008

垃圾處理方法


一般家居的固體垃圾的處理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三種:1. 焚燒、2. 堆填、和3. 循環再造。
焚燒是最原始處理廢物方法之一,最再農業社會時,人們已懂得焚燒農稼廢棄物後作肥料用途。香港在20多年前仍使用這種方法去處理固體垃圾,考慮到焚化爐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而停止使用這種方法多年了。而位於港島堅尼地城的垃圾焚化廠亦己拆毀;位於青衣島的焚化廠亦只剩一座空殼。
夜冷行業就是廢物循環再用的老祖宗,本來在物資貧乏的時期起到一定的社會功能,但隨着經濟改善和即用即棄文化流行後,收買和夜冷行業曾沈寂一時。如今環保意識的提高和科技的改進,廢物循環再造又再興起,加上政府鼓勵,廢物循環再造的發展空間可以再作進一步拓展。
垃圾堆填是香港現行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一般而言,堆填法是最省資源的方法,但如處理不當的話會造成水源及土地污染,社會代價將會是無可估價的。根據環保署資料,於1989年香港停用所有舊式堆填區,並開始使用新式堆填區,以逹到社區對環保的需求。現今香港共有三個垃圾堆填區,包括位於將軍澳、屯門及打鼓嶺。

10/15/2008

臭味困擾與垃圾處理

日前新聞報導指將軍澳一名居於維景灣畔的小住戶長期受到垃圾堆填區的臭味而影響生活,其實就堆填區引發出來的問題不單只是臭味,記得年前屯門區曾飽受蒼蠅侵襲,居民生活因而大受影響,居民懷疑蒼蠅是來自屯門的垃圾堆填區。但港人善忘,屯門蒼蠅問題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我想全球已發展地區,就以香港的民居最接近垃圾堆填區了。據說在菲律賓、柬埔寨都有人居住在垃圾堆填區中,並賴以維生,由此可知垃圾堆中仍有可利用的資源。就報導引起我想從以一個門外漢(layman)身份去探討有關香港垃圾處理問題。

9/28/2008

Google 10^100 計劃

網友Imagineer電郵通知,Google正推行一個10100計劃,目的是徵求「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創意點子,希望在過程中可以找出一個方法可以真正幫助他人,而且可以幫助最多的人。很明顯Imagineer君是一位有心人,在此呼籲各位仁人君子,同創善舉!

9/27/2008

奇怪的習慣

要珍惜地球資源令地球可以持續發展的大方向是減廢,正如我常常說不可能因為環保而停止生活,最終人類仍然是要過活的,所以不消耗資源暫時還未可能的。但是我們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消耗,最基本的就是減廢。從字面看減廢可以有廢物循環再用和減少浪費兩個層次。
減少浪費很容易明白,我們不可能不吃東西而可以維持生命,但將可以吃的東西吃剩而成為廚餘就是浪費。我們需要衣服,而且還不是基本生理需要,而是提升至社交和心理層面的需要;因此,我們不可能只有兩三套替換衣服去應付日常需要。但是有很多人買了很多衣服回家,到掉進廢物箱時衣服上的標籤還未拿掉,有些人為了沒有那麼多的內疚感,就拿那些新衣服去舊衣回收。以為循環再用就沒有浪費,當然這是比起沒有穿過就將衣服抛掉好一些。
更有些奇怪的習慣不知是甚麼時候養成的,例如不時不食是自古名言。按道理吃火鍋應在寒冬之時吃的,這對身體和食物的味道來說都是最佳的;但偏偏變成在夏天開著空調打火鍋。另外就是夏天開空調本是沒問題,室內溫度卻調低比冬天的室外溫度還要低,有時連在冬季也會開空調的,但睡覺時卻蓋上厚厚的被子。
如能細心檢討一下自己奇怪又矛盾的行為,作出細微的修正,可能已為環保作出得好的貢獻了。

9/16/2008

堆肥發電還欠東風

新聞報導說有IVE學生想利用堆肥所產生的熱能轉化成動能去用來發電,究竟結果如何沒有說明清楚。但可以想像是距離成功只欠一步,就能成功。因為學生的構想表面上是可行的,整個方向都是正確的。而學生們亦知道要保留熱力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所以他們跑去空調配件公司買了些保溫材料去減少熱力流失。但是要利用堆肥所產生的熱力去推動發電裝置,那發電裝置必須是低溫發電裝置,這些低溫發電裝置在國內也有製造商供應,但產品仍在改良階段,裝置需要有攝氏600度以上的熱力才能推動發電,我想堆肥所產生的熱力遠遠達不到這個溫度。至於保溫方面,空調用的保溫物料似乎略嫌不足,可能要考慮以石墨、陶瓷和真空等技術互相配合才能達到理想效果。另外亦可以考慮配合使用現今應用在電腦中央理器的散熱技術(熱管技術)去改善導熱和利用熱的技術。多一些年青一代參與將會是環保的新力軍,在此向他們打氣、加油。



有Say有Way﹕研堆肥發電 追尋環保夢

【明報專訊】我在中學時期已是環保分子,立志成為環保工作者。中七畢業後,我考入IVE,踏出環保事業的第一步。

9/13/2008

天然驅蚊法

夏日炎炎,蚊蟲肆虐是難以避免的事。最令人懊惱的事在家中如何保持整潔,如何清理積水,但蚊子卻不會看門牌,總會在鄰家飛到你家中。不想使用化學物品驅走蚊子,又不想受蚊子侵擾可以作樣做?
本來保持地方乾爽,清理積水是最基本的方法。但是各家自掃門前雪的情況下,就算你怎樣努力清潔,只要有一位鄰居疏忽處理積水;蚊子的數量就會急劇增加的。要用消極的方法不外是噴灑殺蟲劑或驅蚊劑,但驅蚊之餘卻對環境做成一定負面影響。那麼只好加裝蚊紗,將蚊子擋在門外,可惜很多時會百密一疏。只要有一隻小蚊飛進屋內,都會做成很大的困擾。那種一些驅蚊草的植物又如何?只要你不是大忙人,這個方法也可以,又可以陶冶性情。
要不你可以留起一些果皮,那些果皮可以是橙、橘子、柑子、柚子和檸檬等等…這就是說在你飼養蚯蚓來減低廚餘時,不能用來餵飼給蚯蚓的果皮類。這些果皮散發的氣味是蚯蚓所不喜歡的,對蚊子來說也有相同的效果。所以你可以將這類果皮曬乾,然後切絲;再將果皮絲放入一隻舊絲襪或者襪子中,掛起這個驅蚊袋子在窗戶邊。既可以嗅到果皮的清新味,又可以驅蚊。

9/08/2008

食素救地球

一向都有人主張食素來支持環保,他們的論據是肉食的生產過程消耗較多資源。例如要飼養羊隻來說吧,牠們會吃掉了很多草兒才能長大,過份放牧就是令到水土流失的其中一個原因。另外,就是一隻幼羊飼養到可以屠宰這麼大所需的時間,比起種植蔬菜久很多。另外,羊隻的排泄物會污染環境,所以認為吃素會較環保。
我也喜觀吃蔬果,但從不敢大力宣傳,因為怕人誤會支持環保變成宗教修行一樣。其實從飲食習慣去改善環境不需一下子戒吃肉,可以從不浪費食物開始。在兒時,因為社會經濟還未起飛,家人對食物非常珍惜,常教導「粒粒皆辛苦」的道理。隨著經濟改善,在外用膳時眼見很多人都吃剩很多飯菜不要做成浪費,這些飯菜都是地球資源。所以如果在點菜時失去預算,多點了份量,其實可以帶回家繼續享用,不浪費就好了,這也是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