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在推行項目時,要考慮的因素比私人推行的項目多。當上司下達指令時,公務員可能就項目內容根本就不熟悉,又或者深知項目有所缺失,但為了達到上頭的指標,很多時就會硬著頭皮幹下去。
所謂眼高手低,上頭要有一個矚目的節能系統,本身就是一個吃錢的項目,要是又便宜又節能,民間的商人怎會不爭相採用。但偏偏預算卻有所限制,在左減右省的情況下,系統的手腳都給人砍下,那能發揮功效呢?看見機電工程署的天台放滿了太陽能光伏板,照理是可以生產出一定的電量的。但機電署三年來的電費按年增加,理由大概可以分為三個;一是用電量大為增加,導致有太陽能光伏系統都未能補助其增加量;二是其太陽能系統根本是失效,導致不但沒有節能,反而增加耗電量;最後的是前者兩個理由相加,即用電量增加及太陽能系統失效。
按道理太陽能系統最多是不發揮作用,沒有產生電量。但很難相信它會耗電的,機電署電費大增最有可能是用電量改變導致的,負責教育市民節能的官員極需要改變一下他們的用電習慣,以減低耗電量。
12/03/2008
節能變耗電
審計署最近就機電工程署所作的審計報告中指出,新總部大樓落成三年以來,用電量較搬遷前增加三、四成,估計多繳近六百萬元電費。斥資七億元興建的機電工程署新總部大樓,標榜環保和節約能源,三年前落成啟用時,聲稱不會增加經常開支,每年亦可節省電費四十三萬元。不過,審計署發現事實相反,該幢新大樓啟用後,每年用電量均超過一千一百萬度,較搬遷前增加三成半至四成三不等。而每年電費開支差不多達到一千萬元,較搬遷前高出逾兩成;據估計,大樓啟用三年以來,多繳至少五百七十萬元電費。
從來知道公務員做事是以「多一事不如小一事」的態度為宗旨,所以沒有長官意志的話,機電工程署是沒可能引入環保或節能系統的。但七億元的新總部大樓究竟有多少預算是用在有關的系統上呢?還是新大樓根本就是一個「假、大、空」的宣傳工具,實質是沒有其功效的。
從來知道公務員做事是以「多一事不如小一事」的態度為宗旨,所以沒有長官意志的話,機電工程署是沒可能引入環保或節能系統的。但七億元的新總部大樓究竟有多少預算是用在有關的系統上呢?還是新大樓根本就是一個「假、大、空」的宣傳工具,實質是沒有其功效的。
11/24/2008
紙尿片與尿布
最近得知得多新任父母都樂於替自己的寶寶穿上尿布,而棄用紙尿片;亦有父母則靈活地在家使用尿布,帶寶寶外出時才使用紙尿片。而且採用後者方法的有上升趨勢。使用尿布可以說是古老當時興的方法,它的優點毋庸置疑就是環保。尿布是可以循環再用,寶寶一大要換尿布的次數是不少的,尤其在初生期間,換尿布的次數更是頻密。如果使用紙尿片的話,是可以產生大量垃圾的。
現在坊間有些童裝公司也會生產尿布套裝,售價跟一包紙尿片相若,心水清的人士就可以知道,兩者在使用時的花費的分別。就因為紙尿片的售價並不便宜,很多時父母見寶寶因只排尿的份量不多而讓寶寶繼續穿上紙尿片,而造成寶寶患上尿疹的可能。另一個令父母懊惱的是,紙尿片很多時會為寶寶帶來皮膚敏感的。
反而傳統尿布卻因是用純棉製造,沒有帶來皮膚敏感的煩惱。而且因尿布可以循環再用,就自寶寶只排少許尿尿,父母也樂於替寶寶換上乾爽的尿布呢。
現在坊間有些童裝公司也會生產尿布套裝,售價跟一包紙尿片相若,心水清的人士就可以知道,兩者在使用時的花費的分別。就因為紙尿片的售價並不便宜,很多時父母見寶寶因只排尿的份量不多而讓寶寶繼續穿上紙尿片,而造成寶寶患上尿疹的可能。另一個令父母懊惱的是,紙尿片很多時會為寶寶帶來皮膚敏感的。
反而傳統尿布卻因是用純棉製造,沒有帶來皮膚敏感的煩惱。而且因尿布可以循環再用,就自寶寶只排少許尿尿,父母也樂於替寶寶換上乾爽的尿布呢。
10/24/2008
10/23/2008
燃料電池

燃料電池是一種新能源(?),根據台灣燃料電池資訊網介紹:「燃料電池(Fuel Cell),是一種發電裝置,但不像一般非充電電池一樣用完就丟棄,也不像充電電池一樣,用完須繼續充電,燃料電池正如其名,是繼續添加燃料以維持其電力,所需的燃料是「氫」,其之所以被歸類為新能源,原因就在此。 燃料電池的運作原理,也就是電池含有陰陽兩個電極,分別充滿電解液,而兩個電極間則為具有滲透性的薄膜所構成。氫氣由燃料電池的陽極進入,氧氣(或空氣)則由陰極進入燃料電池。經由催化劑的作用,使得陽極的氫原子分解成兩個氫 質子(proton)與兩個電子(electron),其中質子被氧『吸引』到薄膜的另一邊,電子則經由外電路形成電流後,到達陰極。在陰極催化劑之作用 下,氫質子、氧及電子,發生反應形成水分子,因此水可說是燃料電池唯一的排放物。」
其實用再簡單一點說明,就是我們上中學的物理課時,曾經試過用電去分解水份成為「氫」和「氧」,而燃料電池則將這個程序倒轉來做一次,將「氫」作為「燃料」經電解液和「空氣」(氧)混合後產生電流和水。
因為燃料電池跟一般電池不同的是它只會排放水,故對環境不會做成污染,是一種很環保的新能源。
10/20/2008
臭味與濕度
一般來說,垃圾填堆之所以產生臭味可以用有機堆肥作為例子去解釋。有機堆肥遇到發臭的原因大概可以歸納只有一個原因–太濕,根據康文署網頁資料說:「肥堆不可以太乾,否則不適宜微生物活動,亦不可以太濕,因會造成缺氧,令分解緩慢及產生惡臭。肥堆要保持濕潤,就像扭乾了海棉一樣,太乾時應略灑水。」
香港人一向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就算在屋邨內加多幾個回收箱,鮮有全線垃圾分類的住戶出現。就算有心分類卻無完善的配套,無力去完成減廢的效果。廚餘是濕垃圾,其實可以另行分開處理,再加上金屬、塑膠和紙張的循環再用,電池、慳電膽和特殊物品的回收處理,會使堆填區的負荷減低,再加以適當控制垃圾的濕度,及增加堆敷土以減低臭味。
香港人一向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就算在屋邨內加多幾個回收箱,鮮有全線垃圾分類的住戶出現。就算有心分類卻無完善的配套,無力去完成減廢的效果。廚餘是濕垃圾,其實可以另行分開處理,再加上金屬、塑膠和紙張的循環再用,電池、慳電膽和特殊物品的回收處理,會使堆填區的負荷減低,再加以適當控制垃圾的濕度,及增加堆敷土以減低臭味。
10/16/2008
垃圾處理方法

一般家居的固體垃圾的處理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三種:1. 焚燒、2. 堆填、和3. 循環再造。
焚燒是最原始處理廢物方法之一,最再農業社會時,人們已懂得焚燒農稼廢棄物後作肥料用途。香港在20多年前仍使用這種方法去處理固體垃圾,考慮到焚化爐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而停止使用這種方法多年了。而位於港島堅尼地城的垃圾焚化廠亦己拆毀;位於青衣島的焚化廠亦只剩一座空殼。
夜冷行業就是廢物循環再用的老祖宗,本來在物資貧乏的時期起到一定的社會功能,但隨着經濟改善和即用即棄文化流行後,收買和夜冷行業曾沈寂一時。如今環保意識的提高和科技的改進,廢物循環再造又再興起,加上政府鼓勵,廢物循環再造的發展空間可以再作進一步拓展。
垃圾堆填是香港現行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一般而言,堆填法是最省資源的方法,但如處理不當的話會造成水源及土地污染,社會代價將會是無可估價的。根據環保署資料,於1989年香港停用所有舊式堆填區,並開始使用新式堆填區,以逹到社區對環保的需求。現今香港共有三個垃圾堆填區,包括位於將軍澳、屯門及打鼓嶺。
訂閱:
文章 (Atom)